端午假期,重读了一遍余华的《活着》。
这篇小说以“死”贯穿主角富贵的一生,他亲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去世。
儿子失血过多而死,女儿难产而死,外孙吃饭撑死...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他的人生,似乎就是用来见证一场又一场死亡的。
最后,用尽所有的积蓄,买下一头老牛,和自己相依为命。
读书时看《活着》,无法理解这样的生活,他怎么还能坚持下去。
随着岁月增长,经历了一些后,才读懂了余华说的那句:“以笑的方式哭,在死亡的伴随下艰难而卑微活着”的真正含义。
看过一则痛心的新闻。
湖南长沙,46岁的外卖骑手李某,与家人失联两天后,被从老家赶来的妻子发现猝死在出租屋内。
妻子透露,丈夫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,一个月休息1天,每天都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。
妻子说:“每天拿命工作,都是为了这个家。”
家里有三个老人需要赡养,还有两个儿子。
他身后有父母,有妻儿,他必须努力去挣每一分钱。
这是一个中年人的艰苦,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年人的缩影。
多少人,满面笑容,乐观得像孩童一般。
谁知道,那些热忱笑容的背后,承载着怎样的不易。
电视剧《平凡的世界》里,有一个情节,印象深刻。
有人给孙少安介绍了一份拉砖的工作,拉一块砖可以挣一分钱。
如果用架子车一次拉400块,一天拉10趟,就可以赚几十块钱。
但得先买只上千块的骡子,才能接这个活。
可对于孙少安来说,这是要逼他去抢钱。
当孙少安东拼西凑,买回一只骡子时,工头告诉他,活已经给别人干了。
孙少安束手无策,只能准备把骡子卖了。
可正逢雨夜,当他出门察看骡子的时候,骡子已经被偷了。
他在雨中大喊:我的骡子呢,骡子呢!
整个村子的人,都来帮他找骡子,孙少安蹲在地上说:
“人要是不穷,也不可能偷东西。你把骡子给我牵回来,我就不计较了,只当你是拿去借用一下。
到了明天早晨,骡子没回来,那我就是赔下这一辈子,也要把你找出来。”
对于他来说,生来贫穷,没有多余的选择,只能跟小偷拼命。
第二天,天刚亮,骡子被送回来了。
现实生活中,“拼命”成了很多人的常态。
《蜗居》一段台词,记忆深刻:
也就是说,从我醒来呼吸第一口气开始,我每天至少要进账400,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。
都知道生活不易,只是低估了苦的程度。
王小波说:人活在世上,就是为了忍受摧残,想明了这一点,一切都能泰然处之。
喜欢这么一句话:
“我本想这个冬日就去死的,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,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,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。”
所以,好好活着,为自己,为所爱之人。
如果你真的撑不下去了,我的肩膀借你哭一下。
愿你看透疾苦深爱人间,做个内心发光发热的人。
标签: